Lifelong Parenthood
  • 主頁 Home
  • 計劃簡介 About
    • 服務內容 Our Services >
      • 輔導服務 Counselling services
      • 到校服務 School services
      • 生命導師計劃 Life mentor
      • 公眾教育 Public education >
        • 活動花絮 Event Highlights
  • 教育資源 Resources
  • 團隊介紹 Our Team
  • 聯絡我們 Contact
  • 加入我們 Join Us

教育資源
​Resources

Picture

​​​永遠的父母
離婚家庭支援手冊
​
(離婚人士及支援者適用)

現正免費派發,歡迎各界索取,冀望有需要者能感共鳴及得幫助,並讓同行者更了解這群體的狀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需索取手冊,請按以下連結。
READ MORE

Picture

永遠的父母
離婚家庭支援手冊
​(小四至中六學生適用)
​

現已出版,歡迎各界下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線上閱讀及下載
短片共享
歡迎轉載短片,轉載時請註明「承蒙明光社及基蔭家庭服務中心准許轉載」。
短片一《誰的錯?》
下載短片分享指引(繁體/简体版)
短片二《我能說甚麼?》
下載短片分享指引(繁體/简体版)
短片三《如何抉擇?》​
下載短片分享指引(繁體/简体版)
短片四
​《未來還有希望嗎?​》​
下載短片分享指引(繁體/简体版)
短片五
《
爸爸再婚了,家仍有溫暖嗎?​》​
下載短片分享指引(繁體/简体版)
微電影分享《分身爸打》
實用資訊
在家庭中父母親的獨特角色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父母行為對子女的影響

Picture
子女面對父母離異的反應
離婚人士面對的挑戰
Picture
Picture
家事調解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獨自親職 (single parenting)及共享親職  (co-parenting)
Picture
Picture

夫妻情不在,親子情永在

Picture

爸爸的角色

Picture
文章分享
父母吵架傷害的不止是感情 還有孩子的健康(刊登於BBC中文網,2018年4月2日)
Picture
父母有時意見不一,引發分歧或爭吵都是很正常的。但是父母爭執的方式卻能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影響。
教育專家表示,家裏發生的一切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與發展,而且這種影響是長期的。
父母是否合得來對孩子的成長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可能潛在地影響孩子的方方面面:從心理健康到學習成績以及未來的各種人際關係等等。
大多數情況下,父母拌嘴不會對孩子產生多大負面影響,甚至有時還會有好的結果。
但是,當父母大吵,令對方大怒;還有當父母冷戰,相互不理睬對方時,可能就會有問題了。
國際教育專家經過幾十年的研究、試驗、觀察與跟蹤發現,父母吵架對從小到6個月大的嬰兒、 兒童及青少年都會有影響。如果讓他們見證家庭衝突,可以讓他們的心跳加速,體內的壓力荷爾蒙上升。
如果長期生活在父母關係緊張的環境中,嬰兒會出現大腦早期發育不良,睡眠受到干擾;兒童會出現焦慮;青少年則會出現抑鬱等一些列問題。

先天還是後天?
人們經常認為,如果父母離婚或分居才會對孩子產生長期負面影響和傷害。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有可能是父母在離婚或分居前、期間以及之後的各種爭吵對孩子產生傷害,並不是離婚或是分居事件本身。
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來說,「先天」很關鍵,特別是在焦慮、抑鬱以及精神病方面的影響。
但是,家庭環境以及「後天的調教」也非常重要。
 
為孩子爭吵
那麼,做父母的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承認父母相互之間意見不一,甚至爭吵都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如果父母經常鬧矛盾,而且衝突劇烈不能解決就會影響到孩子了。特別是當父母之間的矛盾是圍繞孩子時,就會更糟。例如,孩子可能會自責,覺得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過錯。
如果是嬰兒的話,會干擾他們的睡眠,以及影響大腦的早期發育。對小學生來說,則會出現焦慮以及各種問題;對青少年來說,則會出現抑鬱、學習成績不好甚至自殘等更嚴重的問題。
人們早就知道家庭暴力對兒童傷害尤其大。但是,即使父母之間不動手、不吵嘴,只要他們之間冷戰,關係不好也會增加孩子情感、行為等方面的負面風險。
這還不算,這不僅會影響孩子本身的生活,研究發現父母關係不好還會「遺傳到下一代」。
因此,如果想要今天的孩子幸福積極的成長就需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因為今天的孩子會成為下一代的父母,代代相傳。

「偷偷」吵架
研究顯示,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大約2歲或更小)就把父母的一切看在眼裏。
他們經常注意到父母之間的爭吵,甚至當父母為了保護孩子「偷偷吵架」,認為孩子根本不知道時。
關鍵看孩子怎麼詮釋和理解父母爭吵的原因,以及可能產生的後果。
孩子會根據以往的經驗來判斷,此次吵架會不會升級,有沒有可能會波及到他們,或是影響到家庭穩定。這一點對年紀尚小的孩子尤其重要,因為他們擔心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有惡化的可能。
研究還發現,男孩和女孩對此反應也有所不同。女孩可能會經受情感方面更大的影響;男孩子則表現在行為方面。
為了改善年輕人的精神健康,人們過去往往把注意力放在為兒童提供支持方面。
但是,現在也許應該考慮為他們父母之間的關係提供幫助。這可能會給兒童的心理健康帶來巨大的不同。無論是從短期效果,還是從長期效果來看。
此外,如果兒童有親屬、兄弟姐妹或是朋友、師長的幫助和支持,對他們長期的健康成長也很重要。
所有這些都表明,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有多麼重大。
爭吵與分歧都是正常的。但父母最好用適當的方式跟孩子解釋爭吵的原因,以及解決辦法。
如果父母能夠成功地化解爭執,孩子不但能從中學到積極的經驗,對他們將來如何處理自己在家內外的情感也會有好處。
如果能讓父母明白他們的行為與關係給孩子成長帶來的影響,不但可以培養出今天的健康兒童,同時也為未來的健康家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文章網址: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3620632

離婚後的溝通(刊登於am730,2018年2月11日)
Picture

​立法會兒童權利小組委員會《受家庭暴力影響兒童的權利》公聽會發言稿     
(明光社副總幹事傅丹梅,2018年1月23日)

Picture
家庭是人類社會重要的基石,家人關係亦是人類最親密的關係,兒童很多需要都是在家庭中得到滿足。但近年,香港的家庭起了很多變化,遲婚、不婚、離婚、再婚的現象變得非常普遍,根據政府統計處最新出版的《香港人口趨勢1986-2016》,有關婚姻的項目顯示,在過去30年,香港人的結婚數目分別不大,1986年是43,280宗,2016年是50,008宗,離婚令數目則顯著上升4倍,由1986年的4,257宗,升至去年的17,196宗,再婚數目亦明顯上升,男女雙方都是再婚的數目由1986年的552宗,大幅上升15倍至去年的8,248宗。當兩名成年人決定離婚,很多時,子女根本無法阻止,只能無奈接受,因此,如何保障離婚家庭子女的福祉是社會上每個持份者都需要共同思考的,作為負責任的父母,應在離婚前好好地商討日後如何繼續一起承擔照顧及保護子女的責任,我們現正推行的《永遠的父母: 離婚以後,為孩子多走一步》,正是希望幫助離異為孩子的福祉能繼續履行父母責任。

落實「共同父母責任模式」
家庭是兒童成長的搖籃,健康的家庭可以滿足兒童身心社靈的需要,受暴力影響的兒童在身心社靈四方面都受到負面影響,當面對家庭的瓦解,令兒童成為最無助及最脆弱的一群,需要以政策及法律保護,他們的尊嚴及權利才能得到更佳的保障,以致可以繼續健康地成長,「共同父母責任模式」使每對離婚的夫婦,明白子女並不是成年人的附屬品,乃是獨立的個體,受到法律的保護,即使離婚的父母也沒有權利放棄養育子女,仍需要繼續積極參與子女的生活和作出對子女有重大影響的決定,即使其中一方或雙方再婚,該等責任仍然繼續。

加強配套支援單親家庭
很多家庭暴力都與家庭經濟有關,離婚家庭的經濟情況普遍較差,需要政府的額外支援,根據社會發展指數 2012,居住於單親家庭的兒童被虐情況及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都在增加,而且近年的增幅亦愈來愈大,種種跡象不禁令人擔心兒童的困境會繼續惡化。單親家庭在管教及經濟上的壓力不少,亦面對照顧子女的挑戰,以往由父母雙方分擔照顧子女的責任,現在變成主要由其中一方獨力承擔,因此,政府、商界、社福界及教育界可進行跨界別的合作,增加托兒及課後支援服務,使單親家長可以安心工作及保持適當的社交生活。

加強配套支援離婚家庭
由雙親家庭轉變為單親家庭,對每個家庭成員的情緒、角色和責任必然造成打擊,並引起不同程度的憂慮、恐懼、失落和不知所措的狀況,需要有人幫助他們處理情緒,學習及適應新角色及責任,使他們可以應付家庭的轉變。而且兩夫婦既然要離婚收場,雙方的關係一般亦會十分緊張,甚至有些一碰面便會吵得面紅耳熱,要履行共同父母責任並不容易,法律原意雖好,亦必須正視現實,加強支援離婚家庭的配套,包括增加前線專業人員陪伴他們處理自己的情緒及適應新的角色,為了子女的最大福祉而就各項安排上的分歧進行調解。另外,很多前線社工表示,不少離婚家庭都會面對追討贍養費的困難,2016 年高達四成的離婚人士未能按時領取贍養費(政府統計處,2016a),如能有專責部門處理,相信效果會更為理想。

支援家庭服務
除了在法律和社會政策上不斷改革以保障兒童福祉外,如何鞏固現有的婚姻和家庭制度亦同樣重要,因為能在穩定的家庭及原生父母的愛護下成長是每個孩子的心願和權利,因此,政府的家庭服務不應只著重補救的工作,乃要做更多預防家庭瓦解的工作,加強支援新手父母照顧兒童,教導他們處理情緒及加強夫妻的溝通等工作,都能有效減少出現家庭暴力的情況。 

兒童的最高「功」時
最後,本人建議學生每天的功課不應多於2小時,學生每天已經在學校有超過8小時的學習,身心已非常疲累,卻由於一些家長對於知識改變命運深信不疑,因此,會再額外購買練習給子女去做,小朋友非常辛苦地完成了學校的功課,仍要做額外練習,令他們沒有休息的時間,亦增加了家長和子女衝突的機會。因此,學校各科老師需盡量協調,避免學生每天都有很多功課,令家長與子女之間在課餘有更佳的親子機會和環境。

雙親二缺一_Big Boyz Club原創歌曲(有關單親家庭/子女心聲)

爸媽要離婚 難以向子女啟齒?繪本幫助小孩理解大人世界(刊登於香港01,2017年11月2日)

Picture

【以愛連繫】為彌補兒子 離婚父母每年一聚拍全家福(刊登於蘋果日報,2017年4月5日)

Picture

父母吵架孩子無感?你看不見他們平靜外表下的驚慌失措​
(刊登於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2017年12月11日)

Picture

​分手後仍是孩子的父母  (刊登於明報,2017年2月8日)
Picture
Picture
2768 4204 (羅小姐)

Picture
2743 9780
Picture
childrencoparenting@gmail.com
info@truth-light.org.hk
Free images by pngtree.com & freepik.com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
  • 主頁 Home
  • 計劃簡介 About
    • 服務內容 Our Services >
      • 輔導服務 Counselling services
      • 到校服務 School services
      • 生命導師計劃 Life mentor
      • 公眾教育 Public education >
        • 活動花絮 Event Highlights
  • 教育資源 Resources
  • 團隊介紹 Our Team
  • 聯絡我們 Contact
  • 加入我們 Join Us